欢迎光临河南AG体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!AG体育简介 | 联系我们

某某工厂-专业生产加工、定做各种金属工艺品

国内金属工艺品加工专业厂家
全国服务电话 全国服务电话 13371727239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电话:13371727239

传真:+86-13371727239

手机:13371727239

邮箱:mail@hnbaili.net

地址: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平西大街锦绣名城5号楼南侧202门面房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AG体育《世纪》杂志 邢建榕:沪上美术界一把檀香扇的故事
发布时间:2023-12-26 15:27 来源:网络

  AG体育20世纪50年代,沪上画家画檀香扇引发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。这段时代剧变过程中的往事,属于上海美术界转型的一场集体记忆,时间过去并不长,但细节已是众说纷纭,笔者试图还原这一段真实的历史,或者,也可以说是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
  聚头几个堆瑶席,仿佛芝兰室。不盈七寸太玲珑,应惜雕檀刻骨费神工。冰纨也学湘裙折,折折描花叶,悬知摇曳动香风,恰似半规明月入怀中。

  是谁妙手轻轻擘?细缕损陈织。此君再世也风流,故意化身千万看梳头。虾须凤节难相比,西蜀良工美。更教训上画中人,错认隔帘呼出俏真真。

  1956年,女画家周炼霞加入筹备中的上海中国画院,心情十分舒畅。加入画院,证明自己的画艺在新中国得到了认可,也有了稳定的收入,可以专心创作,还可以与朋友们时常相聚。某日,与友人忆起之前画檀香扇和四川竹帘的情景,忽然怅然若失。之前因生活困难,画了一阵檀香扇,在她虽为稻粱谋不得已,现在一旦放下,反倒有些依恋之思,想起欧阳永叔的“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”,遂作《虞美人》二首,其一写的是檀香扇,其二写的是四川竹帘。

  据统计,20世纪50年代初的上海美术界,约有各类美术人员1500人,包括国画家约300多人,这些都还是登记在册的,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,不在圈内的则难以计算。但绝大部分画家其时面临着思想政治上的转型,而且遭遇严重的生活困难,即使新中国成立前便已享有声誉者,也同样如此。

  政府当然看到了这个情况,在改造知识分子思想的同时,也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,除发救济金外,新设一些机构来接纳他们,这样可以有固定薪水。

  在1956年上海市第一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,人大代表、著名版画家陈烟桥代表发言说,政府重视美术,除安置一些美术工作者到中小学校、文化馆、企业等单位工作外,另外通过设立美协、文史馆、画院、展览馆等专业单位吸收一部分水平高的画家,“使我们有展览作品、出售作品、对内观摩和学习的场所”。情况有了很大好转,但陈又称,这只是部分好转,大多数画家仍然“生活艰苦,职业没有得到解决”。

  彼时,国画家的生活困境,比其他美术工作者更甚。因为许多画年画、连环画的画家,更能适合政治形势和市场特点,转型比较快,船小好调头。

  年画、连环画题材适应形势,内容通俗易懂,容易进入大众视野,很受市场欢迎。他们画的连环画,动辄发行数十万,画家稿酬收入也很高,每页大概在10元左右。许多人因此被招纳,进入新成立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,有了固定的职业,成为正式编制的国家干部。

  而国画家尤其是那些大画家,向来没有固定职业,也没有固定收入,在政治上转型缓慢,画面又是阳春白雪,不可能起到社会宣传作用。新中国成立后,缺少了达官贵人和商界的捧场,一般求画者也大幅减少,加上经济普遍萧条,使画家以画养画几无可能。一些画家几乎到了“等米下锅”的地步。

  正是因为画家们生活困苦,才有了檀香扇故事的登场。画檀香扇,便是他们自力更生、生产自救的一个重要手段。从艺术创作变成谋生手段,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。

  檀香扇是一种工艺扇,属苏州地区传统工艺品,因而加工檀香扇的任务,主要来自中国土特产出口公司苏州分公司、苏州檀香扇生产合作社。

  本来檀香扇不需要手工绘制,但为了画家们的生计,便加上了手绘的工序。画家们的任务也很简单,是在供外贸出口的檀香扇、白骨扇扇面上,画些花卉草虫,作些点缀,以提高扇子的附价值。现在说起来,就是纯手工艺术品。

  据当年档案资料统计,上海依靠画檀香扇为生的国画作者84人,其中有甲乙水平者43人,丙以下水平作者41人,按规定,甲等乙等者属美协管理,丙等不在美协管理范围之内。这84人只是上海画家的一小部分,但按照当时美协设置的评定要求,他们全部都被考核过,以绘画水平为主,分为甲乙丙等管理。甲等乙等者的创作活动由美协管理,自然也解决他们的一些生活困难,丙等以下者则要自力更生了。

  在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初期,又对上海一百多位国画家情况进行了摸排统计,既为考虑生活救济,也为画院安排人选作准备。

  这一百多人中,画院考虑安排38人,文史馆安排4人,已有固定工作的49人,失业在家的87人。这87人中,调查下来有44人画过檀香扇。其实画院拟吸收的和已经有工作的画家中,也有不少人参与画檀香扇,如周炼霞等人,只不过认为他们的出路已经解决,不必再去费心调查。实际上,上海画檀香扇的画家超过百人。上海画家自1954年起便接受此项画工。

  图除画檀香扇外,画家们还参与搪瓷脸盆等花样设计,右起唐云、侯碧漪、叶露园、周炼霞

  当时在上海文联下面,成立了国画互助小组,由画家潘志云、张守成任负责人,他们均是吴湖帆的学生。由于吴湖帆的关系,他们与苏州的关系比较密切,与苏州外贸单位接上了头。类似于中介服务,潘志云、张守成去苏州接洽画件,或联系苏州外贸单位后送货过来,两人接到扇子后,即为组内的画家安排檀香扇画工,画完后再交付给苏州方面,按件结算工资。

  前面说过,明确依靠画檀香扇为生的国画家84人,要求给予甲乙水平的作者每天2元至2元5角的加工任务,丙以下等级的也有固定任务,以解决他们的基本温饱。问题是这84人之外,想画檀香扇的大有人在,而僧多粥少,如何解决?最后由美协出面与文化局、商业局等单位协商研究,才按照生活困难等情形,圈定了这84人,可惜目前尚无掌握这份全名单。

  也是经上海美协考评,按水平高低,上海画家分为甲乙丙三种,甲等又分甲与副甲两种,基本都是一流画家,甲等包括吴湖帆、贺天健、江寒汀等,副甲包括朱屺瞻、陆俨少、程十发等,女画家周炼霞也是副甲。顺便说一下,女画家等级最高的就是副甲,其他还有吴青霞、陈佩秋等;乙等则有陈秋草、俞子才、陈小翠等人。丙等不提也罢,放到现在也都成为著名画家。

  像贺天健、江寒汀、钱瘦铁和陆俨少这样的一流画家,也参与画过檀香扇。尽管按陆俨少的说法,他们画扇面,属于大材小用,是“打碎红木家具做算盘珠”,但在经济上生活困窘,和思想上自食其力的双重驱使下,他们对这项蝇头小利的画工并不愿放弃。

  1955年4月,钱瘦铁在上海市委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言说:“现在国画界生活艰难,很多有才干的国画家都在画檀香扇。我五六十岁的人,每天靠画四五把扇子过日子。”说着说着,禁不住流出了眼泪。据说当时的一首顺口溜,“画画锡箔钱,赔赔棺材钱,画多了累死,画少了饿死。”就是钱瘦铁创作的。

  不画檀香扇的画家,大多家境尚可,也有自己的想法,或者因其画风不适宜,实在无法落笔,如吴湖帆等。有文说朱屺瞻也画过檀香扇,其实没有,他家底稍微厚实些,非必要去抢这个岗位。他是厚道人,自己不画檀香扇,但理解画檀香扇的同行。他认为,画家不能仅靠画檀香扇过活,但以画檀香扇作为补贴家用还是可以的。持同样看法的还有张大壮等人。问题是,除了一些德高望重、条件尚可,有想法的画家,大部分画家也没有更好的收入来源。

  画家分甲乙丙,扇子也分档次,主要有檀香扇和白骨扇两种。檀香扇比白骨扇要高一档,一般交由甲乙两等画家加工,白骨扇才轮到丙类画家加工,反正都供不应求,极为抢手。

  一般情况下,上海每月可以领取二三千把任务,以三千把计算,每把檀香扇画工费平均在7角AG体育,每月总共约2100元,这笔费用平均分给近百位画家,每人也不过二三十元,勉强维持生计。因此,美协领回指标后,头又大了,在分配画扇任务时,谁多谁少,谁有谁无,总是考虑再三,统筹兼顾,因为这2100元,要维系多少画家的柴米油盐醋……

  上面的设想是,能够给予画檀香扇的画家每人每天2元至2元5角的加工任务,丙以下水平的也有固定任务,即使任务不足,也可以维持每月三四十元的收入。实际上,往往很难如愿。

  有一段时间,檀香扇出不了口,销路不佳,画价随之下降,画师收入马上大幅减少,上海美协负责人赖少其回忆说:“后来,檀香扇受到帝国主义封锁没有销路,因此每把檀香扇画工为四分钱,由上海王星记和苏州扇庄收购。”赖少其是当事人,但说画一把扇子4分钱,恐怕记错了,少了。

  现在回头来看,当时画家们争先恐后要画檀香扇,主要原因是除此之外,别无经济来源,不得不以此维持生计。画也不是,不画也不是。但因为全家生计就靠一把檀香扇,不免就看重了,后来上升为所谓的“檀香扇事件”,多少与此有关。

  与檀香扇一样,白骨扇也是出口的,每把画价3角7分半,每月分得约3750把,可得1400多元,供丙等以下画家分享。除此之外,尚有台布、宫灯、屏风、竹帘等图案手绘作品,国画家也有参与走穴创作,但一般不适应AG体育,客串而已,另有工艺画家承担。

  上海檀香扇画家平均工资在30元左右。但“在苏州方面,檀香扇画家最高上百元,最低25元,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在56元左右”,明显比上海方面收入要高,这又是何道理呢?一方面,苏州方面货源相对充足,另一方面,苏州画家更熟悉这项技艺,视之为工艺美术;换句话说,苏州画家更敬业,不逾矩,以此作为职业。

  反观上海画家,甲乙两等的不少是名画家,平素想的都是创作、风格、个性,即使画工艺扇面画,也不愿入俗,他们喜欢借此创作,有时一时兴起,在扇面上开始“自说自话”,结果被苏州方面的业务员翻毛腔,认为“随心所欲”“不合格”,不符合出口标准。结果扇子退货,退货就要赔钱,一些画家因而倒贴,收入减低。

  陈烟桥在发言时就说到:“国画家画檀香扇作为副业,这本来也是可以的,但问题是报酬实在太少,画一把檀香扇少的三角,多的六角,画坏了还要赔偿五角,国画家因此不满,已经叫了一年多,但至今还未得到合理的解决。”所谓“不合格”,“画坏了”,其实许多是业务员的眼光问题,放到现在,肯定属于精品。遗憾的是,笔者从未见到过名家墨迹的檀香扇。

  1957年春,文联国画互助小组扩大了,称为“国画艺术合作社”,专门从事生产自救,解决画家生活问题。

  1956年4月,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”的方针,上海美术界迎来了一片春光,大家兴高采烈,政治气氛和创作环境,双双宽松起来。画家们之前因为生活困难,怨言颇多,现在听了上头精神传达,胆子一大,说得就更直率了。画檀香扇,成为画家们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。

  在一次美术界座谈会上,许多画家先后发言,都不约而同提到生活困难问题;提到生活困难,就要举一个例子,举一个例子,就把画檀香扇摆上桌面。他们认为,画檀香扇于国画大有损益,无疑是艺术的末路,但为了生计,又不得不画。一句话,画家们很痛苦。据会议记录,钱瘦铁说:“有的国画家几十年都是画山水的,而檀香扇子上不要山水,要花卉,现在没有饭吃,这样下去,国画家如何解决生活问题?”

  吴湖帆正好坐在旁边,接口说:“为着生活困难不得已在画檀香扇,是极为可惜的,急需请政府注意,现在画檀香扇已不是创作而是末路。如此下去,国画要被消灭了。”吴湖帆自己没有画檀香扇,他曾对周边人说:“檀香扇我是不画的,画一把仅有几毛钱。画画是崇高的艺术,像这样加工流水线一般画图,就是糟蹋艺术。”他不愿“糟蹋艺术”,他在画坛地位高,名头大,也使他不愿加入画檀香扇的队伍,何况他家境厚、底蕴深,足可维持生活。吴湖帆不画檀香扇,但他的梅景书屋,一直是海上画家的重要沙龙,想不到与檀香扇事件又联系到了一起。

  1956年8月的一天,上海农工的一位负责人,对吴说:“农工市委要向几个国画家了解了解情况,也要请你参加,但是知道您老先生身体不好,出门不便,所以想借你府上谈谈。”

  吴湖帆也是农工成员,不假思索答应了。那天来梅景书屋的画家不少,有钱瘦铁、张炎夫、陆抑非、陆俨少、俞子才、张守成等,他们都在画檀香扇,都感到苦不堪言。那位负责人一见吴湖帆,忙拱手道:“借重!借重!要您老先生出面,实在对不起……”

  原来,发的会议通知书上,事先不知情的吴湖帆,也被被列为会议召集人之一。事已至此,吴湖帆也不当一回事。

  这种神仙会,话匣子打开,便是天南海北,但说到檀香扇问题,大家免不了又是一通牢骚。吴湖帆说:“国画家要打开卖画的出路,才能解决问题。”又说:“新中国成立后,我卖掉了许多东西。”

  恰好全国人大代表许广平、全国政协委员陈半丁来沪视察,吴湖帆等画家与他们熟悉,又将画家困难情况向他们做了反映,说:“画檀香扇价格不合理,又很容易出错,动不动要赔钱,画的还没有赔的多。”希望他们将此事向中央有关方面反映一下。这才有许广平在同年全国人代会上的提案呼吁。

  画家们的苦恼也引起了媒体的注意,1956年7月3日,《新民晚报》记者江曾培写了一篇关于檀香扇问题的短评,名为《高抬“贵手”》,说:“我们希望能够立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,并迅速加以解决。”

  画檀香扇,本来是相关部门改善画家生活的一条途径,部分画家赖此为生,无可非议。与此同时,画家们发发牢骚,不仅情有可原,还促使有关部门改善工作。这篇短评一出,又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,专门组织召开包括商业局、合作社等单位的座谈会,商讨改善画家的生活困境。

  上海中国画院开始筹备后,画过檀香扇的,没有画过檀香扇的,画家们积极性都很高,争先恐后争相加入,因为一旦加入,好处实在不少,不仅生计问题解决,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、艺术上获得认可。无奈画院名额有限,内部尚未摆平,就遇上了“檀香扇事件”,筹备了一年多的画院偃旗息鼓了。

  赖少其是画院主要筹备人,他后来回忆说,“由于鸣放,即酿成所谓檀香扇事件,成为上海美术领域反斗争的一件大事”。从生活和创作层面,迅速上升为政治性的“檀香扇事件”,而吴湖帆是“最先发动者”。

  本来,吴湖帆的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一职,已经基本敲定,只等上面批准任命,这时候也被搁置下来了。

 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开始筹备,赖少其、吴湖帆等人都是筹备委员,连入选的56名画师,13名名誉画师也已基本确定,有的已经开始领受工资,最低的在80元左右,最高的200元出头,这在当时要比平均工资高出不少。但闻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,画院筹备了数年,仍然还是筹备状态,迟迟未能得到上级部门批复成立,原因虽是多方面的,院长人选却是一个绕不过的重点。

 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人选,经内部投票选举和商议,选定了吴湖帆,也已经通过画院上报,但随着形势进展,吴湖帆作为檀香扇事件“最先发动者”,虽未被打成,但也受到了严厉批判,再要担任画院院长一职已经障碍重重。赖少其本人,原也是院长热门人选,这时也已调去安徽工作。

  待到1960年画院正式成立,不在画师之列的丰子恺,出人意料地出任首任院长,吴湖帆勉强保留了画师待遇。其中况味,冷暖自知。

  除吴湖帆外,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师共计69人。画院成立后,沪上美术界有了一个主流平台,加入画院,等于挤入主流圈,跟上时代的节奏是画家们的心声。如果从1956年画院筹备算起,差不多十年间,政治上,画家们以极大的热情,来克服时代大变革中内心的迷茫和焦虑;经济上,他们因获得专业岗位,而有了相应保障,稳定了创作环境;落实到创作上,时代的蓬勃发展,让画家们深受鼓舞,也生怕落伍,因而不断求新求变AG体育,开创了海派绘画的新天地,涌现出一批新海派大师,留下了不少极具时代特色的经典作品。